第139章 朝堂议事之粮债(求订阅)(2/2)
朝堂上就僵持住了。
什么都不能动,缺口就在,真到了缺粮的时候再这样讨论,那就来不及了。
顿时。
一个又一个的就又看向了嬴城这个监国。
缺口要补,就看这一刀往哪里砍了。
嬴城听了半天,心中也渐渐的有了个大概的了解,便忍不住的说道“向百姓购粮呢,要不把陛下南巡所需的粮食,缩减一下,能凑多少再解决剩下的?”
冯去当即摇头,就知道嬴城会将主意打在陛下南巡的身上,断然拒绝道道“陛下南巡所调动的各方太多了,若是缩减一旦不够取用,又要徒增变故了。”
“至于购粮,恐怕购买不到足够空缺之粮,本就过冬春耕耗量严重,此时在民间,便是有存粮,粮食比钱重要。”
不过冯去疾刚说完,李斯却笑吟吟的道“我倒是赞同大律令所言,缩减陛下所需!”
“诸位别忘了,扬州也是产粮盛地,尤其是江东之地,昔日支撑着楚国四成用度,岂能无粮?”
“陛下此次南巡,一半用度可就食于江东!”
冯去疾急忙摇头,恶狠狠的盯着李斯道“不可,若如此,江东之地恐怕要尸横遍野,流民遍地,此间恶果,必将漫延向九江东晦等地!”
李斯呵呵笑道“本就是犯上作乱的乱贼,糜烂就糜烂吧,待安定之后,再调度粮食救济安民,自然无忧!”
好吧。
又僵持住了。
好似不管是谁,提出一个可以具体解决问题的意见,都有人反对。
顿时。
一双一双的眼睛就又看向了嬴城。
要是在以前,商讨到这个地步,就把所有人的意见整合一下,送到东巡的陛下哪儿,但是现在,嬴城监国。
嬴城要是说用存粮,那内史腾打碎牙也要让路。
嬴城要是说动粮种,那农业司就算是再反对,也得把粮种缩减出来。
嬴城要是说让陛下南巡就食于江东,就自己和陛下去商量,商量好大家都没有意见。
总而言之,是要解决问题。
而且还是要解决四五个月后的要面临的问题。
嬴城也是在思索,这不是杞人忧天,而且在他看来,不仅正常,甚至制定三年预算,五年预算都不为过。
“发行粮债吧!”嬴城想了想,最终还是说了出来。
“什么?”冯去疾愣了愣,不解的看向嬴城。
李斯也像是老了一样,没有听清楚,两眼疑惑的看向嬴城“粮债,何意?”
内史腾也是治粟内史的老手了,疑惑的看向嬴城不解道“粮债?”
众多的官员也是疑惑,纷纷不解的问道“粮债?”
嬴城顿了顿,说道“如治粟内史府令所说,现在的府库足以支撑六月,五月就需要准备征收赋税。”
“再次加重赋税不可行,粮种之事也不可行,购粮之事也不可行,思来想去,也只有发行粮债了。”
“粮债,简单来说,便是我大秦朝堂向天下借粮,无论何人,都可向朝廷借粮,如朝廷发行为期七个月粮债,有人向朝廷借粮一石,此间七月此人不可向朝廷索回,七个月后,朝廷不仅要归还此人所借之粮,更要向此人支付一升粮食的利息。”
“此为,粮债!”
“此法尚有先例,昔日孝公面对六国围攻,秦国无钱粮用于军事之时,宗亲及各个封君相继捐献家中财务以为孝公所用,而孝公亦向周天子借物资,并许诺重利返还,以此,令我秦国度过了艰难的时期。”
“粮债,也与此同理,不论在朝官员亦或者勋贵世家,亦或者百姓。”
“朝廷在五月发行粮债,以一百万钟粮为止,为期五月,十月归还,届时朝廷不仅归还所借之粮,还会支付相应的利息。”
“在通告之时,以大宗粮债为宣,千石粮归还一千一十石粮,定然有人购买粮债。”
众多的官员听到嬴城详细的解释,纷纷眼前一亮,不由惊奇思虑了起来,只感觉眼前豁然开朗。
粮食问题,比不得其他物品。
就算是府库缺钱他们也不至于如此发愁。
因为本身钱就是朝廷制造的,缺了加派制造就可以了。
可是这粮食。
总量就那么多,就算是民间勋贵世家们都有储量。
但想要弄到府库之中,要么加重赋税,要么进行购买,除此之外,恐怕只有强抢这一条路可走了。
可这些,都不行的情况下。
嬴城所提出来的粮债,似乎给他们打开了一条豁然开朗的康庄之路。
“还能,如此?”
冯去疾近乎在快速的思索这粮债的利弊,眼前越来越亮,甚至浑身轻松了起来。
没错。
内史腾愁,绞尽脑汁的想办法,想到加重部分区域百姓的赋税,那也是因为被他给催的。
这真正发愁的,是他这个内政丞相啊!
自从决定南巡对江东用兵之后,他就开始让内史腾进行庞大的统计计算了。
无他!
钱粮够不够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,发动之后会不会影响府库储粮的其他用途。
结果是不够。
他在想办法,压力也给到了内史腾。
思来想去,这件事还是被提在了今日大朝会上。
实在是没辙了,在他思虑之中,不管是哪个方向,都必须要砍一刀来弥补这一百万的空缺。
现在不砍,三四个月后也必须要砍。
而这就一定会产生其他影响。
可是现在。
粮债!
“好家伙,这是一条可为万世的良策啊!”冯去疾忍不住的滴咕,思来想去,他觉得非常的合适,不仅现在合适,将来也非常的合适,而且一直用都很合适。
无他!
别的他不敢保证,但他敢绝对的保证,大秦官府在民间的信服力,是空前绝后的。
在此前延续上百年,县乡亭里这最底层的百姓,春耕的时候会向朝廷借耕牛农具,家里缺钱的时候会向朝廷借钱,而朝廷调控之下更是向百姓发粮以果腹,这秩序维持了上百年。
若是朝廷发行粮债。
没有人会认为,朝廷不会归还所借的粮食,更不会支付利息。
这是他的自信,也是大秦的自信。
而且此策。
今后同样可以实行。
“可行!”李斯经过深刻的思考之后,断然道“不要说五月,便是一年,也定然大有人会购买粮债。”
“我大秦以法治国,百姓虽畏惧官府,但官府在民间的威信,却是无人可及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