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差异点与环境(1/2)
无形的力量,或许才是最可怕的。因为,小到几乎不存在的病毒,却能无处不在让人类不止一次谈其色变。哪怕进入科技时代的今天,也同样能让安庆这座古老的城市,如战后废墟一样,在几乎了无踪迹的凄凉中,而沧桑显现。
甚至,连往日风生水起救死扶伤的市立医院,也只有偶尔几个探病者,如清扫战后的零星部队,仍在瘟神的淫威中,时而出现又在迷迭交错中迅速消失…
虽然,医院在瘟疫的淫威下,通告非紧急危重患者禁止入院,但也同样在天道的仁慈中,一如既往对无辜的孩子网开一面。
当我们走过就诊程序,来到儿童科室时发现,虽然在新春佳节与瘟疫冰火两重天的日子里,但生病就诊的孩子似乎并没有比往日减少许多…
于是,在这特殊时期,怀着更进一层的担忧与焦虑,带着孩子与不安的心情,再次走进儿科主任办公室。
在不大的房间里,那个看起来年龄也不大的女医生,但言语神情之间,却焕发着自然的恬静与轻松。因此,让原本紧张的我,如释负重般抱着孩子已经坐到了她的身边。当在她询问排除关于疫情武汉接触史后,只听她又带着慈爱轻柔的语气对孩子说道:“来,张开嘴,让阿姨看看…”
没想到,她语音一落,也许是她柔和愉悦的声音,让原来的孩子,由以往那种接触陌生人所呈现的排斥,逃避,与不知所措的三分呆滞,不知何时已被好奇,安静,与配合的神情所代替。
虽然如此,但当他正想张口又突然犹豫的瞬间,我立刻在担心的思绪中,利用他对电脑的兴趣说道:“听阿姨的话,等下就阿姨给你电脑玩…”
不料,我刚说完,不知道他是听懂了还是凑巧,总之他第一次像个毫无问题的孩子,如一只温顺的羔羊,在医生的要求下张开了嘴巴…
很快,经过医生的常规检查,初步确诊可能是普通感冒,但特殊时期,为了安全起见,还是需要进行抽血化验。当我们来到二楼抽血完毕,商量之后,外公带着孩子和医生开的感冒冲剂,决定先行一步赶往家中!
把他们送出医院,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,此时只剩下自己在空荡荡的马路上,等候验血结果。
望着几乎了无踪迹的大街,孤零零的我,不由自主的在想,孩子不仅仅是听觉过于敏锐,除了触觉嗅觉迟钝,但味觉和视觉的敏锐度,似乎同样异于普通儿童。
因为,也许正是嘴巴部位触觉迟钝影响到嗅觉,让他从始至终吃饭路数几乎和我一样,几乎不嚼咬就直接下肚。我虽然也如此,但自我感觉良好,感觉食欲旺盛而津津有味,特别喜欢享受饭菜到胃的那种满足感。因此,并没有任何不适。可至于他到底如何就不得而知。但如果从他的身体和消化能力以及大便来看,应该是属于和我同一种正常类型!
可是他在味觉,视觉,与听觉方面,与我差距之大却难以雷同。也许正因他味觉敏锐,又因嗅觉迟钝,让他在吃菜时经常随便一闻就能决定吃不吃,就算有时偶尔不能确定,也只是有点像狼狗一样,再重复嗅嗅而已。
特别是他的视觉,当第一次发现他在看电视时,屏幕上刚显示出一条直线形节目表,他立刻就能毫不犹豫的指认出来。当时觉得此种情况,不要说他一字不识的三岁孩子,我想就算是视力正常的读书人,也需要在众多节目表中进行确认才可以做到!
此种意外的发现,想想让人有些不可思议。但他外公认为是他记住了节目的画面,我想也许真的因为如此,但我很快又否认了外公的看法。因为打开节目的画面是流动的,而且对于不认识字的孩子来说,他只有通过图像记忆,把节目文字与剧情联系在一起,才有可能立刻正确确定。但这种突出的图像关联功能,首先是建立在敏锐的视觉基础上,而且只有在视觉发达的情况下,才更有可能转为图像记忆,而立刻辨别出文字之间的区别。
于是,为了再次验证自己的判断,当关闭所有节目再重新打开时,他仍然还是在瞬间毫不犹豫的就直接点开。由此可见,他敏锐的视觉功能,在看到节目文字时,在我们看来虽然很小,但在他的视觉功能中,所看到的可能就如一幅幅清晰的画面,而让他迅速在区别中,发现自己想要的节目。
特别有一次,当我带他走回家走到十字路口时,他突然望着前方指着说道:“一,九”,可是,我前后左右看看,并没发现哪里有十九路车而忽略他。不料他又提高声音望着前方说道:“一,九…”
这时,我发现他如此认真,就有些奇怪的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,但只见十字路对面,大概四百米左右远的站台旁,停靠一辆公交车。我想,这孩子不会说那就是十九路车吧?因为,如此原的距离,我勉强才能看到车上方有点红的一条霓虹灯,至于有没数字我更是无从谈起,而更让我意外的是,因为我的视力虽然不是太好,但也属于正常范围。
然而,就在我持有怀疑态度中,赶快拉着他向前走去。不料,走着走着,当车子进入我可以辨认的视线距离,有些不可思议的发现,原来刚才停在那里的公交车果然就是十九路车。当时我验证此景,似乎突然在几分恐惧中,觉得他犹如幽灵一样,让人有些难以接受…
后来,我在进行生理个体差异分析中发现,整体上来说,他的触觉和嗅觉比正常孩子要迟钝,但他的听觉,视觉,味觉,却又比正常孩子要敏锐许多。因此,这种反差导致他和其他孩子面对同样的事物,但显意识体验却远远不同于普通孩子。而他的兴趣主要是通过他的敏锐的器官来形成。而迟钝器官又因迟钝,导致注意力薄弱,缺乏由体验生成的兴趣,而失去锻炼发育的机会,造成因发育迟缓,所导致一系列相应的失衡问题。
就如他的身体,虽然在先天体质上一直都很好,但可能就是因为触觉迟钝,而难以在获得良性触觉体验中,形成好奇而引发好动。因此,虽然体质较好,但却因为缺乏好动的锻炼,导致他很晚才会走路。更不同的是,他几乎就没爬过,然后就直接学会了走路。
因此,再反过来推理,如果孩子触觉正常,那他就有可能为了追求良好的触觉体验,而产生好奇,好奇让他在不断的体验触觉感受中,获得了良好的锻炼。因此,自然容易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,而更早的学会走路。这种同时存在敏锐与迟钝的情况,又可能延伸在相吸与相斥作用下,导致显意识体验失去平衡的制约,而表现出相应兴趣与漠视,或更多两向极端的心理行为。
因为,五官触觉的体验,通过显意识作用,而升华演变为意根的兴趣或欲望!普通孩子在显意识体验正常状态中,可以获得内在心理平衡体验,然后会在三大意识相互中相生相克相辅相助,而表现出与外在世界相应同步协调的行为情绪。同时也会在五官触觉平衡协调下,而以各个功能为基础,发展出来平衡的心理世界而作用于现实。
但这些对于他来说,由于触觉和嗅觉的迟钝,又因为在用进退废的效应中,不断强化敏锐点,导致敏锐器官更发达。同时又等于在不断的忽略迟钝点,而导致迟钝器官功能又越迟钝,最终逐渐导致越来越多与越极端的现象。
因此,在显意识体验和外在行为表现上,敏锐点相应的水平,就容易超越普通儿童。可是,与迟钝点相应的心理行为,又远远落后普通儿童。因此可见,他喜欢转动物体和电视手机音乐等极端现象,应该是他敏锐的视觉和听觉所诱发的现象。而坐马桶,不喜欢嚼搅食物,从小安静不喜欢乱爬等应该又是迟钝点所诱发的。而眼神对视不好,不愿意和孩子接触,依恋问题,应该是听觉敏锐体验到外婆造成的负面感受,和因为缺乏拥抱和触觉迟钝,导致难以通过触觉拥抱而获得爱的温暖,所造成的无意识逃避行为。
要抱着拉臭臭,喝奶,刻板等行为,应该是压抑造成的补偿作用。熟悉路线,喜欢重复等,应该是缺乏安全感,导致的需要体验安全感的有意识行为。叛逆,抗拒等是压抑的冲突,导致在释放中体验自我意识。
发音系统正常但无语言,是因为压抑了语言表达欲望,导致自我意识薄弱,而诱发应名反应。因为缺乏语言交流,导致失去语言学习锻炼机会,而导致生理初始功能停滞,倒退,甚至丧失…
因此而言,自闭症孩子在迟钝点上,需要比普通儿童更多的刺激,才能获得与普通儿童类似的显意识体验。但在敏锐点上既要避开负面刺激,同时又要降低正面事物的体验度。而保持相应的平衡,以促成三大意识的形成,而作用于外在世界!
如果在此情况下,仍以正常孩子等级反应来面对,那么孩子在敏锐点上,必然会在漫灌疗法的负面效应中,造成逃避行为,而诱发一系列相应问题。可是在迟钝点上,又会因体验不足,而容易出现倒退,停滞,或者功能丧失等一系列相应的问题。同时反过来又会强化敏锐点诱发其他更多问题,再反过来,又会随着敏锐点的发展,又更加降低迟钝点的功能。从而整体上加重诱发负面显意识体验!导致三大意识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。
而在五官触觉上,如果不属于敏锐而是异化,或生理疾病为诱因的自闭症,那么此种情况就会更为糟糕…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