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村中俊彦龙兆天(1)(1/2)
说到龙飞的父亲龙兆天,得先从风山村史说起——
龙江主流古称天河水,源出龙门县境凤山山脉。天河水婉转北流300余里,流至一片膏腴之地,古今皆称为天河镇。江流清澈,青山倒影,炊烟袅袅。岸边5里,有古村庄名“凤山村”,坐北面南,一溪发自后山,曲水回澜,灌田育人。
凤山村自进入初唐时期便陆续有石、龙等姓氏村民居住,龙氏祖先龙炎章从河北择居,繁衍至今已五十多代。
凤山纵横曲折,峰峦高耸,云雾缥缈,一条山脉从峰顶蜿蜒而下,状若游龙,风山村犹如藏在龙腭之下的一颗宝珠。
钟灵毓秀之地,当有人杰出于此,因此,自大唐开村以来,这里一直传说:风山村有一道龙脉,一旦机缘成熟,将有子弟鱼跃龙门,大魁天下的状元在村里诞生。
然而,传说毕竟是传说,毕竟寄托着村里人的美好愿望。
风山村地处凤山脚下,地势如狭长的盆谷、屏障,将村里人困锁在大山之中。世代在此谋生的村民,耕山吃山,大多以上山打猎为生。
改革开放后,村中俊彦龙兆天、丁一广等纷纷探索禽畜养殖模式。
……
这是一个秋意渐浓的夜晚。
在凤山村一间青砖屋里,有个举止儒雅的青年男子,背着双手在来回踱着步,不时伸长脖子,往里室窥望。
这位男子姓龙名日祥,年方20却已出人头地。他虽然没有读过大学,但其横溢的才华被当地教办看中,当了一名民办教师,在天河镇小任教,算是跳出了农门。
将近子时,从里室传出婴儿啼哭声,他的妻子为产下一个男婴。
龙日祥为小儿取名兆天。
龙兆天长到6岁那年,他爹龙日祥在暑假中跟随镇上丁炜阴外出行船,自此一去不见复返。
少年时期的龙兆天,过早地失去了父爱,母亲勒紧裤带,节衣缩食供他读书。“望子成龙”,可怜天下父母心。
小兆天没有辜负慈母的愿望,他天赋聪颖,自小受爷爷和父亲文化教育背景熏陶,幼年时就能背诵几十首唐诗宋词。知识是触类旁通的,他读小学时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。同学不懂的题目往往不去问老师,而是去问他。
初中毕业,龙兆天考上了高德师范。
考上了师范,就真正跳出了农门,可谓是鲤鱼跃龙门了。
为此,村里虽然贫穷,但村里的父老乡亲还是想方设法在村里为他摆了几围,庆贺村里出了个中师生。
龙兆天,承载着村中父老乡亲的厚望,从凤山村这里走进高德师范学校,一门心思勤奋求学,希望将来能出人头地,为村里人争光。
龙兆天毕业后离开家乡,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文昌中学任教,本以为10年寒窗苦读,终于当了一名教师,总算是苦尽甘来了。
阴媚的阳光从窗棂照进学校的财务室。
大中专毕业生走出校门后,领到他们自己的第一次工资,这的确是人生中值得喜悦的事情。
这一天,令龙兆天值得喜悦多看几眼的并不是手中的那叠人民币。而是第一时间想到家中的母亲,他第一时间跑到邮政局把钱汇给母亲,好好孝敬亲爱的娘亲。
好不容易学校放寒假了,当他兴奋地跑到商店买了许多本地特产带回去给父老乡亲分享时,不料由于思乡心切,在路上被一辆小轿车给撞了,礼品散落一地,他被事主送进了医院。
当他伤愈出院时,假期也结束了。
到了第二年放暑假前,学校通知他参加由县教育局统一举办的“年青教师业务培训班”培训,他又不能回乡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