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 麻雀虽小(1/2)
朝阳染红了东方的天际,金黄的霞光洒在偌大的教场上,清风徐来,温暖一片。
天空一碧如洗,鸟儿叽叽喳喳,在枝头歌唱,远处山峦起伏,绿树成荫,溪水潺潺,空气清新,正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。
军队之所以战无不胜,在于军队之训练有素,而军队潜力的根本,则是在基层的军官身上。
军官从哪里来,当然不是凭空而来,而是要经过培养,参加实战,最终脱颖而出,成为军队的根本。
“讲武”室,是一间新“腾”出来的营房,原来是莫吉祥和其他巡丁居住,现在通铺彻底拆去,二十个平方米左右,七八张高矮不一,新旧各异的桌子,同样是新旧不一的原木长凳,组成了“讲武”室的学员课堂。
一个小方桌的“讲台”,黑漆刷成的“黑板”,一盒成人手指长的熟石膏混粘土制成的“粉笔”。
这便是“教官”王和垚的讲武堂。
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,一板一眼,都和后世的军校极度相似,高仿程度神似。
也许,以后的“讲武堂”、军校,就是以此刻的大岚山巡检司“讲武堂”为最初版本了。
“今天是开课的第一天,我先给大家画一副地图,大家都认一下。”
王和垚拿起粉笔,在黑板上画了起来。
“大家都知道,黑板上这些地方,都是那里吗?”
很快,一副“中华盛世图”的略图画了出来,上北下南,左西右东,方位标注的清清楚楚。
“这是黄河吧?”
赵国豪懵懵懂懂,指着“几”之型的黄河说道。
“这个应该是长江吧,南京城和京口我都去过!”
郑思明指着弯弯曲曲的长江,做了地名指认。
“郑思明、赵国豪,你们两个,这是第一次犯规,不做惩罚。下一次,回答问题前,要举手放在桌子上,我这个教官允许后,你们要站起来说教官,然后回答。”
王和垚用细木棍轻轻敲了一下桌子,孙家纯眼睛一瞪,想要反对,被同桌的郑思明拉住。
这是规矩,不是耀武扬威,可不能坏了规矩。
“学员们,你们要记住,这是规矩,就跟军规一样,任何人不能违反,包括我自己。不要以为我们是草台班子,就散漫懈怠,将来有可能,你们都要带领千军万马,征战沙场。你们想想,到了战场上,要是将士们不听指挥,各行其是,那可就是血流成河,尸积如山。”
王和垚看了一眼沉默的一众巡丁们,手中的细木棍“教鞭”指向了下一个地方。
“这是吐蕃,那这里又是那里?记住,要举手回答!”
果然,这次没有直接二不挂五回答的,而是纷纷举起手来。
“刘文石,你来回答!”
刘文石站了起来,刚要说话,王和垚眼睛一瞪,刘文石恍然大悟,赶紧重新组织语言。
“教官,这里是河西,前明时归陕西布政司管辖,如今是甘肃布政司!”
“很好,坐下!记住,要说:是,教官!”
王和垚赞许地看了一眼刘文石,想不到这个年轻的书呆子,在地理上还有几把刷子。
“是,教官!”
刘文石坐下,迎来周围人一片赞赏的目光。
郑思明脸上暗暗发烫。他只看得懂一部分,中华大好河山,疆域实在是太大了。
况且,王和垚的地图虽然画反了,但反而更清晰,也更准确。
“安静!课堂之上,不准喧哗!”
王和垚脸色一沉,等众人都安静下来,这才继续问道:
“那么,有谁能回答我,河西四郡是何时入我中华版图的?又是谁收复了河西走廊?”
郑思明心中一动,立即举起手来。
他熟读经史,尤其喜爱《史记》。这个,可是在他的掌握之内。
不过,河西走廊,还是第一次听到,也够清晰明了。
“郑思明,你起来回答!”
果然,王和垚的教鞭,指向了郑思明。
“是教官!”
郑思明站了起来,慷慨陈词,中气十足。
“教官,汉武帝元狩二年,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降汉,汉武帝以其故地置酒泉、武威、张掖、敦煌四郡。因四郡地在黄河以西,自成一体,故称“河西四郡”!”
“很好,请坐!”
王和垚点点头,等郑思明坐下,这才继续说道,开始了他的民族主义、爱国主义教育。
“秦皇汉武,唐宗宋祖,各是一时英雄。汉武帝设立“河西四郡”,我大汉武功之强,疆域之广,令后世望尘莫及,唯有唐太宗李世民可与之媲美。卫青、霍去病转战万里,马踏燕然,封狼居胥,当年何等的荣耀!万国来朝、宾服四夷,汉人,又是何等的骄傲!”
王和垚摇了摇头,看向了一众巡丁,轻声一笑。
“下面,都是我汉家子弟吧?”
众巡丁你看我,我看你,无人吭声,只有几个人点头,以示回应。
“汉家子弟,没什么不好意思的。我就是,祖宗十九代,都是汉人!”
王和垚说完,话锋一转,指向了北面的一处。
“李行中,你来告诉我,这是什么地方?”
“教官,这似乎是……京师!”
李行中支支吾吾回答了出来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