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2章 不忘初心(1/2)
()
刘协很欣慰。
诸葛亮的智商一如既往的在线,并没有被他耽误,反而在他的引导下提前开悟了。
沿着这条路发展下去,二十年后,大汉将迎来第一位真正符合他期望的司徒。
诸葛亮也许无法在军事上一展天赋,可是将精力集中到民政上之后,他会爆发出更强大的战斗力,将大汉的生产力水平快速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。
有了强大的生产力,还用得着担心军事不强?
不存在的。
真正的军事实力靠的从来不是灵机一动的奇谋妙计,而是经济、文化等软硬实力形成的综合实力,除非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,否则根本用不着什么奇谋妙计,直接用实力堆死你。
某种程度上,诸葛亮就是这样的硬核军事家,而不是演义中那种靠锦囊妙计克敌制胜的军事家。
可惜的是,蜀汉的基本盘太小,撑不起他的梦想。
但凡蜀汉的实力再强一些,他真有可能改历史,逆转乾坤。
现在,他给了诸葛亮一个更大的舞台,就看他能有什么样的表现了。如果大汉真有一统天下的那一天,诸葛亮就算不在前线统兵,也必然是最大功臣之一。
谁说只有战场上斩将杀敌的才是功臣?
比起开悟,诸葛亮的做法更让刘协欣慰。
他没有直接发表在邸报上,还是先送到行在来,请他过目,这既是身为臣子的谨慎,更是一种难得的谦逊。即使他很聪明,领悟了天子施政的原则,并付诸实践,依然保持低调,先向天子请示,而不是迫不及待的发表,享受人们的欢呼。
“你们都看过了?”
周不疑和曹冲相视而笑。“看过了。”
“感觉如何?”刘协端起茶杯,呷了一口,又补充了一句。“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好在何处?”
“务实,透彻。”周不疑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:“虽然这篇文章没有高妙的字句,讲的道理看起来也不过中庸的窠臼,但结合实际,立论坚实,令人信服。”
曹冲补充道:“也正因为用字平实,全篇无一僻典,但凡读过半年书的人都能明白,没读过书的人也能听明白,母须刻意讲解,是以受众极广。一旦发行,必然风行。不仅如此,还能常读常新,时有发现。如果能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,简直就是对圣人之道最好的践行。”
刘协忍俊不禁,心中的喜悦又添了一成。
与其说这是周不疑、曹冲对诸葛亮文章的认可,不如说是自己这些年来的努力终于在年轻人身上开花结果。等他们走上舞台,他们将和诸葛亮一样,成为有强大行动能力的理想主义者。
大汉将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建设下,走向辉煌。
未来将至。
刘协感慨了一番,忽然意识到自己比周不疑、曹冲不过年长十余岁。如果自己活得够久,完全可以亲眼看到他们的成就,看到自己种下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,甚至是茂密丛林。
想到这一点,他不禁兴奋起来。
“取笔墨来,我要写几句按语。”
——
一直以来,刘协都保持着克制,尽可能避免在公开场开评价哪位大臣的言论,以免有人为了迎合他而发违心之论。
这一次,他要为诸葛亮的文章写按语,除了如曹冲、周不疑所说,诸葛亮的文章极为平实,如果不加以提醒,极易为人忽视之外,还有借此机会转变政策的用意。
交州平定,天下重归太平,不仅之前的一些战时政策需要调整,急于西征的冒进思想也要适当的泼一泼冷水,免得臣民的头脑过热。
当务之急,还是休养生息,恢复元气,并将大汉士人的风气引导到位,并集中力量,发展生产力,为下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。
只在基础坚实,将来才能飞得更高更稳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